国土资源系统腐败纪检案件分析报告

日期:2016-07-15 来源:大学生范文网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房地产行业持续火热,铁路、公路相继开工建设。让国土资源系统成为腐败分子的又一目标。近几年来,国土资源系统腐败案件层出不穷。下面是国土资源系统腐败纪检案件的分析报告,希望每个政府官员都能廉政治国。
国土资源系统业务范围大、基层站所多,掌握着土地、矿产审批权、收费权和处罚权等权力,容易滋生职务犯罪的岗位和环节较多,国土资源系统职务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了掌握国土资源系统职务犯罪案件情况和特点,分析发案的原因,探讨遏制和预防违职务犯罪案件的对策,构建反腐倡廉的工作体系,民乐县检察院对近年来查办的国土资源系统职务犯罪案件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其发案特点和原因提出了预防建议。
一、国土资源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近年来,检察机关立案查处多起发生在国土资源系统职务犯罪案件,这些案件都发生在基层,与土地清查、办理探矿证、采矿证、矿山营业执照有直接联系,主要有以下特点:
1、犯罪主体为领导干部或部门负责人。随着矿产、土地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市场竞争激烈,一些掌握掌握矿产管理、手续审批等实权,成为腐败侵蚀的重点。处于这些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极易成为不良分子拉拢腐蚀的对象,是职务犯罪案件的多发区。
2、犯罪主体多数是利用矿产资源管理权力收受贿赂。涉案人员中多数利用矿产资源管理的权力,在办理采矿许可证、减免矿产资源补偿费、办理企业更名、延续经营手续等环节中为他人谋取利益而收受贿赂。
3、犯罪主体都是党员干部,年龄趋于中年化。这部分人大多数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有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社会交往也较为复杂,也正处于家庭生活、经济负担相对较重的年龄段。社会上的各种不良分子时刻盯着他们手中的权力,在金钱利益的诱惑之下,一旦迷失,就会就会被拉下水。
4、犯罪持续时间长、作案次数多、数额小。基层国土执法人员作案不仅时间长、跨度大,而且作案的次数较多,并且每次作案涉及的数额都不是很大,大为几千元。
5、社会危害性大,影响恶劣。矿产资源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
矿产资源管理人员接受开矿单位的金钱贿赂后,往往不能正确履行职责,不该办理的证办了,不该减的费用减了,该补偿的没有补偿,从而损害了居民和农民的利益,极易导致集体上访和各种群体性事件发生。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的腐败直接导致土地审批的不规范,执法不到位,造成国土资源、国有资产流失。这违法行为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望,败坏了国土资源部门的社会形象。
二、国土资源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原因
1、主观因素。一是忽视政治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法制观念淡薄,责任意识差。
二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认为不捞白不捞。
三是思想观念转变不到位,仍习惯于停留在旧的体制和思维上,办事效率低下,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宗旨意识淡薄,价值取向错位,把市场经济等价有偿规则引入公务活动,追求回报,“一切向钱看”、“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成为处事信条。五是存在趋利心理和侥幸心理,认为我为他人服务了,服务对象给我搞点报酬无可厚非,一举多利,天经地义。
2、体制不够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滞后。目前,国土资源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编制问题也明确和到位,但系统内部管理机制、监督机制不很健全。国土系统垂直管理后,一些关系没有完全理顺,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出现了当地党委政府管不着或不想管,上级部门想管离得远的局面,犯罪活动创造了可乘之机。
3、监督措施和监督手段软弱。个别干部对待监督存有消极抵触情绪,认为上级监督是“不信任”、群众监督是“找茬”,“同级监督是不团结”,另一方面,对个别重要环节和部位“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力,群众监督不了”。由于自由裁量权一定程度的存在,致使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4、工作岗位缺乏流动性。某些重要岗位长期由同一人担任,客观上造成国
土局的监督和管理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某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三、预防国土资源系统职务犯罪案件的对策
1、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建立“不愿犯罪”的“自律线”。一是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应经常地有针对性地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廉洁从政教育,着力解决从政道德、理想信念和法制观念问题,使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廉洁奉公,依法从政。二是建立预防警示教育制度,经常组织进行警示教育,让在职人员从涉土职务犯罪人员的忏悔中汲取教训。
三是建立廉政谈话制度。这是落实预防警示教育制度的延伸和继续,应着重对要害部门和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廉政谈话,警钟长鸣。
2、建立健全土地资源市场的各项管理制度,筑起“不便犯罪”的“防火墙”。
一是建立和完善土地征用审批事项集体审制度,严格执行分级审批、各负其责的管理规定,切实发挥内部纪检监察的监管职责。
二是全面推进土地有形市场建设,完善土地资源市场开发与利用规程。
三是健全财务管理、资金运转、开动审批等各项管理制度和制约程序,落实和完善土地使用报批工作中的财务管理制度,账款分开管理,防止一人说了算的现象发生。
四是实行重点部门、重点岗位轮岗制度。对基层国土部门负责人实行任期制度和异地任职制度,切实执行回避、定期交流制度,减少人际关系和社会不正之风对依法行政的干扰,促进公正执法。
3、不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架起“不能犯罪”的“制衡网”。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力度。对土地使用的收费项目,要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考评,确保监督不流于形式。
一是建立权力的运行机制。对土地使用、办证手续等相应的审批程序都要公正公开,增强土地使用的透明度,自觉将土地使用审批收费置于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对群众反映的有关土地使用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处理,杜绝违法审批、占地、用地行为的发生。
二是规范权利运行机制。对土地使用的收费项目,要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考评,确保监督不流于形式。
三是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行政监督部门的内部监督作用和政务公开、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必须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等外部监督。

标签: 案件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