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地下水水质分析报告

日期:2016-07-31 来源:大学生范文网

我们很多饮用水都是取自地下水,所以地下水的水质是非常需要我们注意的。近些年来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很多地区还在不断发展工业,所以环境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改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篇市政府地下水水质分析报告。

尊敬的******主任,各位领导:

大家好!下面,我代表******市政府,将******市水源地保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做以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市地下水及水源地基本情况

我市可开发利用的地下水包括三部分:一是浅层地下水,年补给量5.48亿立方米,可开采量5.21亿立方米;二是中深层地下水,年补给量6401万立方米,可开采量3851万立方米;三是岩溶地下水,由于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在******市城区一带拥有较为丰富的岩溶地下水,年补给量2.34亿立方米,可开采量2.2亿立方米。目前,全市地下水年补给总量8.46亿立方米,可开采量7.8亿立方米。

******市辖6县(市)4区和1个******新区,共有10个饮用水水源地,除******县为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外,市城区及其余5个县(市)均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根据长期监测结果,全市9个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县丹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到Ⅱ类标准。目前,******市城区共有新城、峰林、太行、中站、中马5个水厂,管网长度879.22公里,日供水设计能力32.8万立方米,装备能力23.8万立方米,实际日供水15.7万立方米,担负着全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供水任务。20xx年,******市城区地下水质量级别为良好(Ⅰ类),与上年相比,******市城区地下水水质级别不变,水质保持稳定。

我市作为******省政府批准的xx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转型发展全过程,作为改善地下水质量和保护水源地的重要举措,强力推进城市水系建设,通过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实施,到20xx年,我市将形成贯穿城区东西总长达48公里的水体景观、南北总长达50公里的城市带状公园,初步建成城市水系,打造泛舟河上、人水相依的宜居之城,打造碧波荡漾、河清水秀的中原明珠,打造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新******;加快建设北部山区绿色生态屏障等景观,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形成绿色生态网络体系。到20xx年,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和主要河流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达标率超过省定目标,大幅度改善水资源环境质量,为我市地下水质量及水源地保护提供坚强保障,使******的天更蓝、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和谐。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为切实加强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主管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将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保护工作纳入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市环境保护、水利、xx河务等部门建立了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通报与沟通协作机制,确保河流突发水污染事件报送渠道畅通、应急处置及时。市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水利等部门在水法宣传周、“6·5”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等时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宣传,进一步强化各级各部门“抓一方发展、保一方净土”的责任意识,增强企业“节能减排、循环发展”的理念,倡导群众“珍爱家园、保护环境”的行为,使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日益成为社会共识。

(二)坚持科学规划,实施整体推进。一是制定了《******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市农村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加强水源地保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完成了******市水资源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水资源配置、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等规划编制工作和******市城市供水水源地保护区保护方案编制工作,为开展地下水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科学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20xx年,省政府印发的《******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将******市城区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为一级保护区,将******市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划定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将******市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划定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实施引水补源工程,增加地下水回补量。建设了******引黄补源生态治理工程和******县引黄续建配套工程,利用现有灌区回补地下水,如:广利灌区年引补源水量4000余万立方米,有效回补地下水。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减少农业开采地下水量。

(四)严格环境准入,控制水源地新污染产生。一是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在项目环评审批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和分级审批各项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新建各类建设项目。二是强化建设项目“三同时”和验收管理。规范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竣工验收程序,项目验收后及时移交转入日常监管。三是强化执法监督工作。通过大力度的水源地环境执法,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按规定办理有关环保手续,认真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水环境污染问题。四是开展水源地建设项目环保巡回服务和环保预评估。对重点建设项目开展上门咨询服务和预评估活动,对拟上项目提前把关,切实做好环保政策指导。20xx年以来,共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水源地建设项目120个。

(五)强化综合整治,提升达标水平。一是开展重点工业源环境综合整治。全市共完成工业治理项目374个,关闭企业64家,淘汰落后生产工艺5项,搬迁污染企业12家,完成农村连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9个。开展了大沙河上游清水专项行动,通过集中治理大沙河两岸企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保证大沙河水质安全。二是加强工业固废污染整治,严防废渣液渗漏污染地下水。

(六)建立工作机制,加强水环境监管。一是建立“常规化明查、常态化暗访、反时差检查”环境监管制度,推行“责任化、精细化、规范化、网格化、信息化”监管,将所有区域和污染源进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二是建立政府领导约谈机制。对问题突出的县(市)区,约谈相关县(市)区主管领导。三是建立“区域限批、挂牌督办、黑名单”制度。对一些环境问题突出的地方和工业企业,实行地方“区域限批”、实施工业企业“挂牌督办”或列入环保“黑名单”。四是开展工业集聚区及周边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市环保部门每年对工业集聚区及周边村庄集中饮用地下水进行布点监测,调查地下水质量现状,掌握地下水变化趋势,适时开展地下水污染预警预报,确保饮水安全。五是建立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2003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以控制断面浓度为主要扣缴依据的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有力促进了河流水质大幅度改善,提高了各级政府和企业落实环保责任的积极性。

(七)强力推进南水北调替代地下水水源地建设。******市城区南水北调替代地下水水源地建设工程包括府城水厂和苏蔺水厂两个水厂建设、口门与两水厂的管网连接、水厂与城区管网之间连接等工程。设计日供水能力61万立方米,预计投资9.31亿元,建设用地330亩。

(八)全面加强南水北调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管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在******市境内全长76.41公里,沿线有4个分水口门,分别向******市城区及******、******县、******县供水,年供水量2.69亿立方米,总干渠一级保护区面积16.54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面积255.52平方公里。下发了《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两侧水源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制定了水源保护区建设项目专项审核工作方案。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市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人民群众期望和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局部区域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由于我市南部平原区无地表水源,生产生活用水全靠地下水解决,造成地下水超采问题较为严重,形成了地下水漏斗区,地下水位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以年均近30厘米的速度下降。

四、下步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完成水资源管理指标方案编制工作,实施用水总量尤其是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对******市城区、******县、******县、******城区等南水北调受水区,在抓好配套工程建设同时,早规划,早布置,做好地下水限采和压采工作。

(二)继续深化水源地污染整治。强力开展以污染物总量减排、环境质量改善为中心的“53120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即围绕“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防控重金属”等5项(类)污染物总量削减,以大气污染防治、流域水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为重点,完成120项污染整治任务,持续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水源地环境、流域地表水环境质量。
(三)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将污水处理厂建设作为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来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各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的推进力度,确保今年年底前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全部建成投运。

(四)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市)集中处理,防止垃圾废液疏漏。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对居住分散、经济条件差、边远地区的村庄,推广分散型、低成本、易管理的污水处理模式,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五)更加严格落实环保要求。杜绝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新建产生污染的项目,严格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严把环境准入关,将新建项目总量审核与减排任务完成情况挂钩,对未完成减排任务的地区实行区域限批。

(六)加强社会监督。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水源地重点区域、地下水污染情况进行视察和调研;组织新闻媒体就水源地保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进行宣传报道;严肃查处人民群众来电、来信、来访反映的相关问题,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支持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强大合力。

标签: 水质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