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资源调查报告的范文

日期:2016-08-28 来源:大学生范文网

水资源是我们生活的基础,没有水资源,我们连日常生活都无法维持下去。现在水资源的面临的问题还是很大的,不仅仅是水资源的浪费问题,同时水质问题,用水难问题也是现在很棘手的问题,现在很多人都会对水资源进行一定的调查,更好的去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农村水资源调查报告,大家可以看一下。

一、调查问题分析

1.农民生活用水卫生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由于农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饮水安全知识的了解,有46%的村民开始购买饮用水,即村民所说的甜水。这种水一般价格为桶/1元,而这种水是否真的安全,对身体健康是否有影响还有待论证,它只是除去了水中的某些盐类和泥沙而已。由于加工成本较低,在处理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很难保证。

2.越来越多的农民生活出现了用水难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还有相当一部分村民不能用上自来水,6%村民还要靠挑水吃。造成部分村民吃水难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所著地方地势较高,而输水管道太细,水压不能达到;二是在夏季等用水旺季,还有部分村民有自来水浇菜,造成输水管道下游村民不能获得自来水。由于将近一半的村民饮水靠买水喝,所以当问及水费情况如何时有26%的人认为水费较高,只有32%村民在问卷中填写的不收费。

3.农村水质问题情况十分严重,水污染日益加剧

水质问题主要在以下几方面问题比较严重,很多人认为水太咸,他们所谓的水太咸只是一些表面问题,我询问当地医生得知,其原因是水中钾钙镁等阳离子超标,尤其是对牙齿伤害较大的氟严重超标,造成当地90%以上的村民牙齿发黄或出现畸形,成为当地地区病。也是这个原因,使得大量村民不愿饮用村上井水,而在平时做饭时,还使用的井水,我们知道,其实人体很大一部分水来源于食物,所以村民们还是在不自觉地饮用着这些不健康的水。40%调查者填写了水太浑这一栏,在调查过程中,很多村民家的水笼头上都罩着一个布袋子,而布袋子发黄甚至已经发黑,这些布袋子就是用来滤去水中泥沙用的,据调查者介绍,这种布袋子最多两个月就要换一次,不然将无法滤出水来。新放的水很难直接使用,必须经过几小时的沉淀。所以有村民说假如几个月不淘缸(缸为一种盛水的大容器,淘缸即把缸中的水都倒出,清理一下缸底的污物)的话,缸底的泥沙可积累到3—4厘米,造成泥沙太多的原因是,村上水井打得太浅,当水被从地底下抽上来时,就夹带着许多泥沙,而水在被输送到农户家之前,除了一个简单的沉淀池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而沉淀池中由于水是不停地流动的,只能把一些大的沉淀物沉淀下去,而那些小而多的泥沙就被输送到各家各户。由于沉淀池又很少有人清理,所以长年累月下来,沉淀能力越来越差,水也就越弄越浑。有18%的村民说水中有异味,而这些调查者主要集中在村上工厂较多的行政村里,这些工厂大部分是镀锌厂、化工厂或锻件厂,而又建在村内。由于这些工厂没有处理废水的设备,而排出的废水中含很多的有害物质,经过扩散下渗,到达饮用水中,而被送到农户。更有甚者是,有的工厂就建在水井附近,有的水井附近还有成堆的垃圾。这些都造成了饮用水受到污染,出现异味。在调查过程中,村民普遍反映,近几年来村中患各种怪病的人明显增多,可能和水源受到污染有关,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大家可以看出,各个百分比加起来要大于一,这是由于很多村民在填写时不仅是一种问题,有的甚至以上3种情况都存在。可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已十分严重,必须尽快解决。

4.水量减少水污染严重使粮食减产,农民减收,部分农民对生活质量不满

近几年来,华北地区普遍降水量减少,出现干旱情况,所以河流中水量减少,大部分河流已经干涸,而在有水的少数河流里,污染情况还十分严重。在调查中,只有6%的人认为当地河流没有污染,而认为中度污染以上的占到了60%以上,和认为饮水有异味的情况一样,越是在乡村经济较好的村里,河流污染情况也越严重,在这些河流中,鱼虾已经几乎绝迹,这也许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谈到河流,也就谈到了灌溉,调查中,5成以上的村民要靠河流灌溉,用污染的河水灌溉势必会对土壤造成影响,从而导致粮食减产。然而,用这些水灌溉长出来的庄稼收的粮食也必定会受到污染。近几年来,水利基础设施不仅没有发展,反而倒退了。原来雨水充沛时每年都能种上两季庄稼,而近几年最多种一季。而当地工业发展有相对滞后,农民无其它出路,从而86%的村民觉得由于无法灌溉造成了粮食减产,农民减收,生活质量下降。怎样想办法调水?怎样使农民旱涝保收?要进行这些工程钱又从哪里来?越穷越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越不建设势必会导致上述问题的出现,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村民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会很漠然,只有42%的村民认为建设水利设施对他们会有帮助,而30%的认为无所谓,还有28%认为水利设施的建设可能会使他们的经济负担加重。为什么会造成他们的这种想法呢?在交谈中发现主要是因为一些不负责的领导干部们拿了村民的钱而不为村民办事,导致了他们对政府对国家的信任度已经很低,怎么挽回政府和国家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我想这也是今后一段时间政府工作的重点所在。

二、解决对策

(一)、首先应让全县人民(尤其是中小学生)了解我县的水资源现状,让他们树立水资源可贵的意识,使全县人民养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习惯,并坚决同各类危害水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共同保护水资源。

1、每个人都要有惜水意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知道爱惜,有的甚至将水白白浪费。应当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际差别很大,年内也变化莫测,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紧缺,自来水更加来之不易。爱惜水是节水的基础,只有意识到“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

2、养成好习惯,据分析,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与浪费水有关的习惯很多,比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为了接一杯热水,而白白放掉许多冷水;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削皮,或冲洗之后再择蔬菜;用水时的间断(开门接客人,接电话,改变电视机频道时),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时,让水一直流着;睡觉之前、出门之前,不检查水龙头;设备漏水,不及时修好。 3、使用节水器具,家庭节水除了注意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以外,采用节水器具很重要,也最有效。为了省钱,很多人宁可放任自流,也不肯更换节水器具,其实,交这么多水费长期下来是更不合算的。使用节水器具,既省钱,还能保护环境,岂不是一举两得?节水器具种类繁多,有节水型水箱、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随便用上几个就为节水做出了不少贡献啊!

4、查漏塞流,在家中“滴水成河”并非开玩笑。要经常检查家中自来水管路。防微杜渐,不要忽视水龙头和水管节头的漏水。发现漏水,要及时请人或自己动手修理,堵塞流水。一时修不了的漏水,干脆用总开关暂时控制水流也好。管好水龙头,把水龙头的水门拧小一半,漏水流量自然也小了,同样的时间里流失水量也减少一半。

5.在工业方面发展节水型工业,提高水的重复利用;在农业方面,改进灌溉技术,大力发展喷灌和灌导新技术,降低农田耗水量,向节水型农业发展。

(二)治理河塘淤害,恢复引水、排水、蓄水能力,使水利工程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建国以来,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全县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5765处,其中中型水库一座,小(一)型水库18座,小(二)型水库74座,机井3178口,石河堰108道,电力、柴油机提灌站176处/233台,引水渠堰及其它工程1750处,共计蓄引提水总量1亿立方米,已开发水能资源装机1115KW,这么多的水利设施及设备,如果加之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相信我县水量不足问题一定能有较大改善。

(三)在县城和乡镇地带,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增加配套卫生设施,

开展保护“母亲河”的活动,改善水源周围的卫生状况,让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

1、实行总量控制,积极治理重点污染源,巩固达标成果。为保护水质和预防水质恶化,我县在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同时,着重抓了重点污染源治理和达标后的巩固工作。通过开展排污申报登记、发放排污许可证、采取集中控制和限期治理等措施,对排放污染物的工矿企业进行严格管理,查清了水污染源的水质、水量、种类和排污口的设置,在此基础上分配总量控制指标,把辖区的工业废水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实施生态保护工程。总体来看,我县工业规模不大,经济类型以农业为主,工业污染对水质影响较小。因此,县政府把治理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作为保护水质、水量和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来抓,相继出台了《生态县建设规划》、《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通过一系列规划、工程的组织实施,为恢复、保护县域净肠河流域自然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

3、依法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为切实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避免发生水污染事故,我县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采取强制措施,对造成水污染的单位进行全面清理,做到该处罚的处罚、该整治的整治,决不姑息。

总体来说,农村水资源情况不容乐观,水污染严重,水量不足,已严重影响农民生活生产,同时也制约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建设步伐。对此,立足当下,政府和农民要共同努力来解决水资源的种种问题。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标签: 水资源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