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车?股票投资分析报告

日期:2016-09-05 来源:大学生范文网

股票投资的风险是比较高的,所以如果我们对于股票投资并不是很熟悉的话,我们尽量不要去进行股票投资。如果大家真的对股票投资很有兴趣,很想投资的话,那么你应该先好好地分析一下你想要投资的股票。小编总结整理了一篇江淮汽车股票投资分析报告,大家可以分析研究一下。

江淮汽车

(一)股票简介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9月30日成立,前身为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始建于1964年。公司占地面积405万平方米,总资产53亿元,员工总数7000人。公司于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名称为“G江汽”(原名为“江淮汽车”,股票代码600418,)2004年又成功发行了可转债,2005年成功实施了股权分置改革。公司是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江淮汽车是集商用车、乘用车及动力总成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汽车制造厂商。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员工16000余人。公司现占地面积460多万平方米,具有年产50万辆整车、2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2008年公司销售各类汽车及底盘近2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48亿元,主导产品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围绕“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的研发思想,公司整合全球资源造世界车,紧密跟踪、同步引进国际前沿技术,持续开发在国际具有成本优势、在国内具有品质优势的高性价比产品,形成了较强竞争力的全系列产品格局,公司主导产品有:6-12米客车底盘;0.5-50吨重、中、轻、微卡车;7-12座瑞风商务车(MPV);两驱和四驱瑞鹰越野车(SRV);C、B、A、A0级轿车。

(二)基本面分析江淮汽车向上调整瑞风和轻卡的销量,向上调整公司2010年业绩预测(上半年由于轿车销量低于预期,我们调整了公司业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同时还向上调整公司10年、11年EPS分别至0.
75元和0.92元,目前股价相当于2010年、2011年PE分别为13倍和10倍,PB2.6倍,我们认为瑞风和轻卡是公司稳定的、且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两块业务,这两块业务足以支撑2010年公司业绩的大幅增长,8月节能车补贴政策刺激需求的效果将显现出来,预计4季度将见轿车需求明显改善,维持增持评级。中报业绩符合预期。

2季度公司实现收入80.8亿元,基本与1Q10年持平,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34亿元,每股收益0.18元,中期EPS0.38元,业绩符合预期。但我们将1Q10年与2Q10年进行比较,1Q10年公司销售费用率5.7%,2Q10年为7.6%,环比增长约2个百分点,而去年全年营业费用率为5.8%,说明公司2季度财务相对谨慎。

2季度轿车盈利能力下降导致整车毛利率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2Q10年公司毛利率达到16.1%,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轿车销量低于预期,其中同悦销量环比下降65%;而轻卡和瑞风盈利能力稳定。随着下半年特别是4季度轿车需求的改善,预计毛利率将在4季度得到明显改善。上调全年轻卡销量至20万辆,瑞风销量至6.5万辆。

目前公司主要利润来源仍是轻卡和瑞风商务车,上半年瑞风销量为3.3万辆,预计全年销量约为6.5万辆,同比增长41%;轻卡上半年销量为11.3万辆,预计全年销量在2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30%左右。

预计8月将见轿车需求好转。由于2季度同悦同类型车降价,而同悦未降价,且受购置税政策效应递减影响,同悦销量月度环比下降,从4月到7月均主要以消化库存为主。受节能车补贴政策及去库存逐渐结束,预计8月将见同悦需求的好转。与天津正道合作新能源汽车,使公司具主题投资概念。前期公司公告与天津正道签定新能源汽车合作意向书,拟首期投资20亿元,主要投资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总成,虽然短期内新
能源汽车不会带来业绩,但使公司具主题投资概念。

(三)技术面分析(1)MACD MACD平滑异同平均线(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Divergence),是一种股票技术,基于均线的构造原理,对价格收盘价进行平滑处理(求出算术平均值)后的一种趋向类指标。具体的说,它是一种移动平均线的波动指标,不过它使用的不是普通移动平均线,而是将长期与中期的平滑移动平均线(EMA)的累积差距计算出来。

在MACD图形中显示两条图线,一条是实线就是MACD线,而另一条线为虚线(Trigger line)就是MACD的移动平均线。在MACD线与Trigger线之间的差距可以画成柱状垂直线图(Oscillators),且以零(0)为中心轴,以柱状垂直线图(Oscillators)图的正负表示MACD线与Trigger线何者在上,何者在下以作为研判买卖的最佳时机。当MACD从负数转向正数,是买的信号。MACD当从正数转向负数,是卖的信号。当MACD以大角度变化,表示快的移动平均线和慢的移动平均线的差距非常迅速的拉开,代表了一个市场大趋势的转变。
随机指标KD线的意义:KD线称之为随机指标,K为快速指标,D为慢速指标,当K线向上突破D线时,表示为上升趋势,可以买进;当K线向下突破D线时,可以卖出,又当KD值升到90以上时表示偏高,跌到20以下时表示偏低。太高就有下跌的可能,而太低就有上涨的机会。
(四)发展前景分析7月份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部公告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目录,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节能环保型汽车的重视和鼓励。在这场席卷中国汽车行业的低碳环保浪潮中,上海大众、一汽大众、江淮汽车等实力车企成为最大赢家。

以江淮为例,上市不久的8款轿车全部入选第一批惠民工程目录,位居自主品牌首位,这标志着江淮汽车等自主品牌在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等技术创新方面已经走在了业界前列。作为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的综合汽车制造企业,江淮汽车近年来在乘用车领域的高速发展令人瞩目。今年上半年,江淮轿车整体销售量达105310辆,同比增长90.4%,增长率在自主品牌阵营中高居第二。

取得高速发展的同时,江淮轿车同样不遗余力,大量投入人力、物力,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事业的发展。在今年北京车展上,和悦混合动力车型高调亮相,在坊间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和悦混合动力车是江淮轿车专为迎接低碳时代而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它不仅克服了传统燃油车高油耗、高排放以及纯电动车续驶里程低、成本高的缺点,还极大地提高了动力和操纵性能,实现了既可充电又可加油的多种能量补充方式,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双动力混合驱动。和悦混合动力车的亮相象征着江淮轿车在新能源研发上走在了国内厂家的前列,与此同时,江淮汽车在电动车方向上也迈出了探索的脚步。江淮董事长左延安在一次媒体交流会上介绍:“江淮汽车着手新能源车并非朝夕间之事,这是经过深思熟虑和谨慎评估的”。

据记者了解,江淮集团下的安凯公司早在2001年就开始研发新能源客车,并在2003年率先获得纯电动车国家公告,成为国内首家获得纯电动客车国家公告的企业。现如今,安凯公司已有纯电动客车批量投入运营,这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标志着江淮汽车在新能源的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节能环保是大势所趋,随着环境问题的益严峻,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人类会进入了一个追求低碳发展的新时代,而新能源汽车则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其中纯电动家用轿车由于环保无污染,被认为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新能源汽车发展则成为中国汽车工业腾飞的一次发展契机。

虽然在传统汽车行业上,国内的汽车制造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地,也是电池技术最领先的国家。从宏观角度来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各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正因为如此工信部、发改委也在努力推进电动车事业的发展,争取在新能源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同时,当前燃油价格激增,养车所需费用越来越高,消费者也对节能环保的产品有着较大需求。有国家策的扶持和国内市场的需求,江淮轿车也积极紧跟时代趋势,大力投入发展新能源车,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江淮轿车近年来凭借不俗的产销业绩,稳步进入主流乘用车生产企业阵营,并凭借高性价比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关注,同时在市场开拓以及消费者口碑建立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今,江淮轿车在新能源研发上也走在了行业前列,有望在新的一轮竞争中占得先机。
类比
(一)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比较
相对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仍是一个新兴领域,市场也不成熟,受政策的影响也较大。百度数据显示,2009年2月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授牌、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等政策的发布引发了网民对新能源汽车的第一波关注高峰,2010年两会讨论新能源相关议题则促使了新能源汽车关注度再度走高。
新能源汽车关注度逐渐上升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网民对电动汽车最为关注,关注度超过60%,这是因为:一方面,电动汽车对环境影响最小,是前景最被看好的新能源车型,国家也对电动汽车给予了较多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我国在电动汽车领域与国外相差不大,而且比亚迪等厂商在电动汽车相关核心技术领域有一定技术积累,也已经推出了相关车型。技术、产品相对成熟的混合动力车型关注度约为24.84%,日本、欧美等国际汽车大厂目前在这一领域具有绝对优势。燃料电池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其他新
能源汽车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关注度也较低。电动汽车关注度超过混合动力车型
目前正式销售的家用新能源汽车数量仍然较少,但各大厂商大多发布了多款新能源概念车型,网民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也集中在这些“看得见”的上市车型或概念车型上,关注度高达22.67%;和一般车主一样,新能源汽车潜在消费者同样关注是否买得起、是否经济适用等问题,因而价格也是网民关注的焦点之一。此外,由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并不成熟,相关
投资机会也较大,对新能源汽车股票投资、充电站投资等的关注也不少。车型、车型、价格是新能源汽车的两大关注点
不同于常规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大厂的主导地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自主品牌表现并不弱于国际大厂,比亚迪、奇瑞、众泰等六家自主品牌厂商进入前十。从品牌来看,在电池相关领域有较大技术优势的比亚迪关注度最高,达到32.77%,比亚迪也是新能源汽车产品线最丰富的厂商;丰田和奇瑞关注度也在15%以上;其他品牌关注度均不足5%。自主品牌厂商与国际大厂并驾齐驱
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关系到新能源汽车车主的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是影响消费者购买、使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比亚迪F3DM的关注人群同样受此影响。数据显示,F3DM关注人群分布比例相对较高的省份如广东、湖北、四川等,均是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所在省份。
F3DM网民中,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所在省份比例高网民中,
新能源汽车是国务院确定的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未来5年将是它能否顺利实现产业化的关键时期,未来国家将不断会有优惠政策发布。多数券商研究报告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蕴藏长期投资机会。
(二)各类车型对比
紧凑型车是家用轿车的主力车型区间,也是份额最大的一个细分市场,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在这一车型区间均有不错表现,2010年Q1关注度也仍然大幅领先于其他细分市场,鉴于家庭购车是乘用车市场主流,因而兼顾经济性与舒适性的紧凑型车仍然会是最受关注的车型;SUV是2009年增长最迅速的细分市场,市场的火爆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发力这一细分市场。

2010年Q1以19.53%的关注度位居第二;中级车、小型车位居关注度第三、四位,从产品价位、目标受众等方面看,这两大细分市场与紧凑型车、SUV的市场也存在较高的重合度;其他车型关注度在10%以下。紧凑型车最受关注,紧凑型车最受关注,SUV关注度接近20%
整体上看,受益于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2009年Q1至2010年Q1,各乘用车细分市场搜索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从不同车型的走势比较
来看:SUV是增长最快的车型区间,这是因为,随着都市SUV市场的进一步增长,针对这一细分市场的车型也更加丰富,这些能满足不同需求的SUV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同价位轿车的市场,促使其搜索指数大幅上升;得益于家用车市场的持续升温和相关优惠政策的延续,紧凑型车搜索指数增幅位居第二;MPV、小型车、中级车等车型也是增长较快的车型区间。SUV是增幅最大的细分市场,目前,汽车类个股表现强势,黔轮胎A(12.78,0.98,8.31%)涨幅超5%,宇通客车(22.34,1.71,8.29%)、东安黑豹(14.28,0.69,5.08%)涨超4%,航天晨光(15.19,0.31,2.08%)、贵航股份(26.19,0.16,0.61%)涨超3%。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我们要把握细分行业龙头的投资机会。大中客行业增量又增利,龙头企业受益显著。城市化不断推进、制造业内迁与城市工业向郊区外迁将继续驱动大中客产品销量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起高铁开始大规模投入运营,短期内高票价将驱使原先选择铁路动车组且对价格敏感的乘客转而选择公路出行;长期看,高铁不断通车带动全社会出行效率大幅提升,将对公路客运,特别是短途客运造成显著推动作用,客运企业必须通过增加车辆、配备更舒适、高端的车型,并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短途客运需求。

由于大中客制造业已处于寡头竞争阶段,且产能扩张有限,龙头企业对上下游话语权较强,我们认为2011年大中客行业将呈现量价双升的繁荣局面,龙头企业将显著受益。商用车核心零部件行业投资机会具备吸引力。

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城市化不断推进及农村基建设投资持续增加将促进卡车销量持续稳步增长,2009年养路费取消使公路货运行业吸引力显著提升,预计2011年重、轻卡销量分别实现10%、15%左右的增长。

由于新增产能集中释放,重卡行业下半年供需矛盾较突出,原材料价格高位压力将使整车盈利增速明显放缓;零部件行业中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盈利增速将明显高于整车,部分企业可通过持续提升市场份额、拓展海外市场、进入全新产品领域实现远高于行业的快速增长,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乘用车板块存在因被错杀而导致估值修复的投资机会。驱动乘用车市场快速增长的长期因素并未改变;预计2011上半年CPI高位运行,实际购买力增长的预期乐观程度有所下降,但如果大规模减税措施能够实施,将显著提升消费者的收入增长预期,预计全年乘用车销量增长15%-20%,由于产能依然偏紧,车价将保持平稳;原材料价格走高使行业面临成本压力,我们认为具有全车系、产品竞争力较强的整车企业的
盈利依然具有良好的成长性;而市场会因为购置税优惠政策到期、北京治堵政策等原因而下调行业的估值水平。所以,2011年乘用车板块存在因为市场错杀而导致的估值修复的投资机会。

总结

2011年把握结构性投资机会。经历了两年的快速增长,汽车行业2011年销量与盈利增速放缓是大概率事件,但依然存在显著的结构性机会。我们的推荐次序依次是:大中客整车、商用车核心零部件、乘用车整车、乘用车零部件,个股推荐着重于细分行业中拥有较强市场话语权的龙头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处于上升阶段、拥有核心技术、进入全新领域且前景良好的领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