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渐提高,灯泡逐渐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Led节能灯,既环保又节能。Led节能灯在全球有着广大的需求市场,因此生产厂家也遍布全球。今天小编整理了1篇关于全球led节能灯产品竞争对手分析报告,希望能帮到有需求的人。
第一章主要产品同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一、全球竞争格局
目前,半导体照明产业已经形成以美国、亚洲、欧洲三大区域为主导的三足鼎立的产业分布与竞争格局。但是,各区域的业务分工比较明显,能够生产MOCVD设备并对外销售的公司主要是德国的Aixtron(爱思强)和美国的Veeco(维易科),其次则为日本的Nippon Sanso(大阳日酸),芯片和外延片的高端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CREE、Lumiled和日本Nichia、Ciziten等公司,中国大陆、台湾以及韩国的众多企业则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外延片和芯片、衬底以及封装、应用照明领域。
二、国内竞争格局
1、竞争的区域格局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LED产业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上海、大连、南昌、厦门和深圳等十多个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从地域分布来看,目前中国的LED产业可以划分为五大主要经济产业区,分别为:珠三角经济产业区、长三角经济产业区、环渤海经济产业区、闽赣经济产业区和中西部经济产业区。总体而言,珠三角和长三角是国内LED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上中下游产业链比较完整,集中了全国80%以上的相关企业,也是国内LED产业发展最快的区域,产业综合优势比较明显,与LED有关的设备及原材料供应商也纷纷在这两大经济产业区落户。
2、竞争的市场格局
国内LED上中下游几大版块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各自竞争,行业发展目前处于战国时代,市场变化多端,不同领域、不同市场群雄割据,目前仍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在LED行业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企业。从当下来讲,国内LED行业竞争可分为三个层次:日美企业凭借产品良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占据高端市场;具有研发实力的中国台湾及大陆的企业产品性能略低于高端市场,但凭借较高的产品性价比,在中端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他不具备研发能力的国内小型企业则主要以有竞争力的低价集中于价格高度敏感的低端市场。
3、竞争格局的变化趋势
产业转移:由于LED技术发展的步伐加快,LED产业逐渐发生转移。处于产业链高端的美国、日本、欧洲和产业链中下游的台湾地区、韩国的企业,逐步将相关产业链环节向中国大陆和马来西亚等地转移。台湾目前已经有80%以上的LED封装产能转移到了大陆,上游的芯片、外延片产业转移虽然相对较少,但是也在不断的增加,CREE在惠州就成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
行业整合:目前国内LED产业过于分散,从事上、中、下游规模以上的企业初步统计达6100家,其中深圳就近1800家。从LED产业的特性来看,整个行业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当下传统照明企业及电工企业都纷纷投入LED,据相关统计部门数据,从2012年开始,传统照明基本上已经不再有研发投入,各企业的研发经费都在向LED集中,而这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企业数量超过1万多家,并且在渠道上拥有着原来就做LED的企业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市场竞争无限加剧,行业整合不可避免。
第二章 行业内的主要企业
一、 全球五大LED芯片制造公司概述
1、美国CREE
CREE是在Nasdaq上市的美国公司,主营业务是SiC晶片,CREE生产的SiC
晶片占全球市场80%以上。CREE拥有较多多片型MOCVD设备生产GaN-LED,可以生产蓝、绿、紫、紫外光小功率、中功率以及大功率的LED外延片,产品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所有与GaN-LED相关的领域都有CREE公司的产品。2012年12月,CREE在惠州的芯片基地经过一年的运作后正式宣布投产,这是CREE在本土外的第一个生产基地,目前CREE在中国地区的销售占CREE总营业额的40%。
2、Lumileds(美国流明公司)
主要生产高端蓝、绿、紫、紫外、白光大中小功率的LED产品。Lumileds只出售LED以及后续产品,不出售管芯和外延片,所生产的大功率LED产品,特别是功率达到5W的大功率LED产品在行业中一直具有领先优势。
3、日本 日亚Nichia
日亚化学,著名LED芯片制造商,日本公司,成立于1956年,开发出世界第一颗蓝色LED(1993年),世界第一颗纯绿LED(1995年),在世界各地建有子公司。
Nichia拥有GaN基蓝光LED/LD白光的核心技术。自制MOCVD设备超过200台,可以生产蓝、绿、紫、紫外、白光大中小所有功率的产品。公司只出售LED以及后续产品,不出售管芯和外延片,产品应用广泛,几乎所有与GaN-LED相关的领域都有其产品。
4、德国 Osram
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的Osram是世界上两大光源制造商之一,其研发和制造基地在马来西亚,是西门子全资子公司。
OsramLED产品种类丰富:封装尺寸齐全,如标准封装、小型封装和大功率封装、COB等;亮度级别各异;颜色繁多,包括各类色度的白色、暖白色、红绿蓝(RGB)以及各种定制颜色。代表产品:TOPLED、Golden DRAGON 。
5、韩国 首尔半导体 Seoul Semiconductor
首尔半导体近些年增长速度迅速,已荣升世界顶级LED芯片制造商之列。据英国市场调研公司IMS Research的报告显示,首尔半导体2007年LED封装产品的总收入位居世界第四位。
首尔半导体的主要业务是生产全线LED封装及定制模块产品,包括采用交流电驱动的半导体光源产品如:高亮度大功率LED、侧光LED、顶光LED、贴片LED、插件LED及食人鱼(超强光)LED等。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一般照明、显示屏照明、移动电话背光源、电视、手提电脑、汽车照明、家居用品及交通讯号等范畴之中。
二、 台湾地区芯片制造公司概述
1、晶元
晶元光电专业生产超高亮度发光二极体 ( LED )磊晶片及晶粒。其公司以自有的有机金属气相磊晶 ( MOVPE)技术,全力发展超高亮度发光二极体系列产品。其生产的发光二极体磊晶片及晶粒,具备体积小、耗电量少、寿命长的特点,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适用于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指示灯、传真机及扫描器光源、液晶显示器背光源、室内或室外资讯显示看板、汽车用灯具、交通号志显示灯以及照明灯等。
晶元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红光LED厂以及第四大的蓝光LED厂,其综合生产能力位居全球第二,已快速成为世界级的LED制造中心。
2、新世纪
新世纪光电主要经营绿光LED外延片,蓝、绿光和紫外光芯片。其主要生产基地位于台湾台南、广东东莞和江苏昆山,客户遍布全球,但主要还是集中于亚洲的大陆、日本、台湾和韩国市场,新世纪产品的应用领域以显示屏和背光为主。
三、 中国大陆地区LED芯片公司概述
中国大陆地区LED芯片公司目前数量较多,但是成规模的并不是很多,产品品质以中低端为主,关于大陆地区的芯片公司不做太多介绍,下面组要对三安光电做下简单介绍。 三安光电主要从事全色系超高亮度LED外延片、芯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在国内同行业产品中位居前列,2012年11月30日,三安光电公告宣布董事会通过全资子公司收购台湾著名芯片厂商璨圆光电20%股份的方案,2013年6月,收购计划获得国家商务部核准,这一收购举措属于溢价收购,意在铺路海外,同时,三安光电在国内多区域投资分公司,获得了较多的政府支持。
第三章 中国大陆主要LED封装厂分析
2012年中国LED封装行业规模达到397亿元,较2011年320亿元增长24%;涉及LED封装的企业数量从2011年的1700家增加到1750家。2012年被淘汰的LED封装企业超过200家,新增设计LED封装的企业数量超过了250家。目前纯做封装的LED企业数量比例不超过15%,比2011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同时部分LED应用企业开始涉及LED封装产品的生产。中国LED封装行业目前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经济规模,成为全球主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下面对国内主要几家封装企业做下简单介绍。
1、佛山国星光电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及其应用产品,是国内前三大LED封装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各类发光二极管、LED交通灯、LED路灯及灯管、灯泡、台灯、显示模块、背光源等。近年来,先后承担过多项国家“863”计划项目、“863”计划引导项目及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技术实力较强。
2、广州鸿利光电
鸿利光电产品广泛用于LCD背光、汽车、照明等领域。公司承担了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半导体照明工程项目的“100LM/W功率型白光LED制造技术”课题;广东省节能减排重大科技专项“LED照明关键技术开发集成”、广东省发展平板显示产业专项“LCD背光模组专有LED光源的研制”、广州市重大科技专项一区一项“大功率LED室内照明及路灯产业化技术”、亚运会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与工程,其产品的多样化和高品质值得同行业学习。
3、深圳市瑞丰光电有限公司
瑞丰光电是国家半导体照明技术标准工作组成员单位、过啊几啊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成员单位、深圳市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LED产业标准联盟核心会员单位,是目前行业内不多的几家专做封装的企业之一。目前主要生产Chip LED、TOP LED、Power LED、LED Module等产品,月产能能达到4亿只。瑞丰光电拥有较广的营销服务网络,在宁波设有分部,全国各片区设有办事处,营销网络能覆盖整个中国。
第四章 LED应用照明市场分析
一、 全球LED照明市场分析
2012年全球LED封装应用于照明市场的产值约$26.6亿美元,相较于2011年,成长了23.5%。其中以应用于建筑景观照明及灯泡、商业照明等室内照明的比重最高。同时,在LED封装价格不断下滑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于LED灯具的购买意愿也在不断的提高。
2013年,照明级LED封装市场仍然是以中低功率产品为主,从LED封装市场观察,由于LED规格的改变使得LED照明成本大幅度下滑。自从三星与LG导入5630封装体的中功率LED到照明市场滞后,LED产品的价格有了更大的下滑空间,由于大功率LED每单位流明/价格仍不如中低功率LED如3014、2835及5630等产品有竞争力,导致中低功率背光LED产能陆续转移到照明应用,在这样的态势影响下,2013年LED照明市场的价格竞争更是一种白热化状态。特别是当下LED厂商的产能过剩,为了提高转动率,上游厂商持续增加中低功率的LED产品投入照明市场,而中低功率在2013年价格再次出现大幅度的下滑。所以,在2013年,中低功率的LED芯片产品,在价格竞争激烈的LED球泡灯与LED灯管市场中,仍然是主要的选择。同时,商业家居照明市场LED灯具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大功率的A3535灯珠、COB光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攀升,预计在2014年会逐步成为市场主流。
从终端LED照明市场来看,2011年受到地震带来的节电需求,大幅提升日本民众的节电意识,因此在LED产品的认知与购买意愿都高于其他国家,加上LED价格大幅降低,促进日本当地的照明厂商都于2012年积极地发展LED照明产品。在2012年,从全球主要厂商发展LED产品上看,全球LED照明相较于传统照明产值,LED照明渗透率已达17.6%。在日本,照明厂商对于LED产品目标渗透率则平均达30%-50%,部分厂商甚至达到70-90%的水准。在美国照明市场,2012年由各地水电公司针对LED灯泡、灯管与灯具产品进行回扣方案,产品限定通过Energy Star或是DesignLight Consortium认证。通过回扣,消费者增加改造更换新设备的动力,LED产品价格明显下跌,加之2012年商业建筑,包括办公大楼、商店、旅馆的面积与数量增加,LED商业照明的市场需求也大幅度上升。另外,灯具设计联盟对4英呎灯管订下规范和要求,以应LED商业照明市场的兴起,美国成为日本之后的第二个LED照明主市场。
在从白炽灯向LED过渡的过程中,最先普及的照明设备是用于办公室及商业设施等的灯管、球泡灯等产品,此前LED照明被定位为辅助照明,市场上以荧光灯为主体, 2012年LED开始作为主要照明器具得以普及,LED必将成为照明领域的主角。
二、国内LED照明市场分析
1、国家政策
凭借节能环保的先天优势,LED产业成为启动绿色照明革命的强力引擎,被誉为“新光源与新能源的黄金交叉点”,持续得到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2006年年初,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高效节能、长寿命的半导体照明产品”列入中长期规划第一重点领域(能源)的第一优先主题(工业节能),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同年10月,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半导体照明工程”重大项目正式启动。2008年1月10日,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推动LED产业的快速发展。2011年11月4日,由国家发改委联合5部委印发的《关于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的公告》明确提出,将按阶段淘汰白炽灯,并计划到2016年10月1日,普通白炽灯将彻底退出市场。发改委还组织起草半导体照明产业“十二五”规划,并将和财政部参照绿色照明政策,研究制定鼓励LED推广措施。此项措施的颁布与实施将对我国照明产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在“十二五”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针对公共照明也出台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加快我国环保、节能减排步伐,扩大LED产品内需,加速推广LED照明产品应用领域。包括“十城万盏”、“千里十万盏”、“绿色照明城市”等相关系统工程,推动LED照明产品认知度,为其创造良好的市场空间。随着LED在节能减排、带动相关产业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显现,我国还有望出台更为有力的LED产业发展促进措施,政策空间和市场空间都有很大的提升潜力。 随着LED在节能减排、带动相关产业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显现,我国有望出台更为有力的LED产业发展促进措施,其政策空间和市场空间都有很大的提升潜力。
2、市场现状
前文已经提到,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的推动下,中国LED产业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上海、大连、南昌、厦门和深圳等十多个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从地域分布来看,目前中国的LED产业可以划分为五大主要经济产业区,分别为:珠三角经济产业区、长三角经济产业区、环渤海经济产业区、闽赣经济产业区和中西部经济产业区。在2012年上半年我国LED路灯标案进度未达预期,主要财政补贴政策未定而没有大量启动,加上欧债危机影响市场需求,使得以外销为主的LED照明厂商收到重创,但是在2013年,由于三部委的财政补贴方案已经定下来,行政村在大力推行,今年上半年LED路灯招标总额就已超过200亿元,部分省市招标金额,在上半年就远超2012年全年水平,6月份山西进行全国集采,单山西省行政村路灯改造项目一项就是22亿人民币规模。 随着LED技术日趋成熟,产品价格下浮趋势特别快,政府推广的成本也越来越低,包括LED路灯在内的商业照明的高增长指日可待。同时,LED照明的光效大幅提升,综合成本已经接近甚至低于节能灯,逐渐成为家庭接受的替代光源。以京东商城的价格为例,飞利浦烛型柔光5W大口暖白色电子节能灯的售价为34.5元,而飞利浦5W E27日光色LED球泡价格已经降到了39元,从京东和淘宝的LED灯具销量来看,家庭LED照明的渗透率正在大幅度提速,家庭LED照明市场已经处于爆发口。
近年来,我国LED照明产品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我过LED应用照明产品产值不到10亿元,在整个LED应用市场中仅占2%;2010年产值达190亿元,占比约21%,年增长率达到153%;2011年产值将近300亿元,约占整个LED应用市场的四分之一;2012年产值近500亿元,整体在LED应用市场的占比接近40%。我国已成为LED球泡灯、筒射灯、灯管的全球制造基地,制造能力和出口量已居世界首位。
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传统照明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江浙沪粤闽等省市。目前传统照明企业基本都已涉足LED业务,我过LED应用照明产业分布基本与传统照明相仿,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更为集中,这两大区域集中了70%的LED应用照明产值,产业集聚效应突出。但是我国从事LED照明灯具的企业数量虽然多,但规模普遍偏小,尚未形成LED应用照明产品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照明企业。据统计,70%以上的LED企业都在做LED应用产品,而传统企业更是积极向LED照明灯具转产,并有家电等其他行业的若干家大企业加入照明行业。同时国际大厂纷纷入驻中国,抢占市场份额,市场竞争进入战国时代!
第五章 LED应用照明竞争对手分析
一、 LED中上游企业拓展应用市场竞争对手分析
1、 三安光电
三安光电在前面的封装部分有做简单介绍,这里重点介绍一下三安在国内应用领域的拓展状况。三安光电目前在厦门、天津、安徽都有投资,主要依托政府,靠投资换取项目在路灯工程应用上获得了较多的项目,其中在安徽就有芜湖和淮南两个生产基地,在政府的扶持下,在路灯项目上获得了较多的份额,利润也比较丰厚,但是在渠道拓展上,三安光电也像其他LED中上游企业一样,缺乏拓展性,无法在终端应用领域一展风采,最终能否在民用领域获得影响力,还需拭目以待。
2、德豪润达
2009年,德豪润达通过并购进入LED行业,密集的资本投入加上政府的扶持,在LED行业很快成为领军企业之一,2012年12月28日,德豪润达公告宣称收购雷士20%左右的股份,随后,雷士进驻德豪,双方以互换股份的形式展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合作,利用彼此的优势共同拓展市场,但是,从目前来看,德豪润达计划利用雷士的渠道进入终端市场的 策略并不成功,渠道上的进展目前还不明朗。
3、长方照明
长方照明在应用产品上充分发挥自身的光源优势,一直以T8灯管做超低价格的策略在市场上开疆辟土,同时以三个品牌在市场运作,整体上以长方为主体,目前整体在应用产品销售上能够接近2个亿,据称公司在整合品牌,三个品牌化而为一,以应对市场竞争,由于一直以低价格冲击市场,长方在价格上也相应被其他品牌冲击,目前,木林森和中山一些小企业是其主要竞争对手,在价格战的打压下,长方照明在部分市场也呈现出衰退现象。
二、 进驻中国的传统照明外企分析 1、飞利浦
飞利浦是照明行业全球公认的领军企业,在中国的政府采购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同时渠有比较完善的销售渠道,在LED技术上也属于行业顶尖的企业,但是由于其应用产品的单一性和高价格,目前在传统市场上所占市场份额相对很小,主要走的还是政府工程以及高端酒店路线,暂时在LED应用领域无法形成明显优势。
2、欧司朗
欧司朗照明和飞利浦比较类似,但是不管是从全球还是从中国市场来讲,欧司朗相比飞利浦,销售额占比都要相对小,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欧司朗选择和佛山照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对欧司朗品牌的推广产生了影响,佛山照明的中低端定位和欧司朗的定位冲突使欧司朗在中国的市场一度出现困局,当下,欧司朗已经通过多年的宣传重新恢复了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在行业内获得了广泛认可。
3、松下
松下从1979年开始进入中国大陆,从最初向中国出口电冰箱、电视机开始,到1987年设立第一家合资工厂 ,2002年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转变为独资公司,2003年全球品牌统一为Panasonic,2012年与松下电工(中国)有限公司合并,经营范围不断扩大, 松下照明在中国市场也已经成为主流品牌之一。松下从90年代初开始对LED进行研发,目前在国内家居照明市场有较大的影响力,其他特殊照明、户外照明在政府的采购中也有较大份额。
三、 国内传统照明竞争对手分析
1、 雷士照明
惠州雷士照明是商业照明的领军企业,1998年开始进入市场,2000年在沈阳成立第一家专卖店,成为第一个把VI理念带进照明行业的企业,2001年拓展隐性渠道(家工装公司、设计院)等,为照明行业甚至整个建材行业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销售通道,至今,雷士照明已经拥有了广东、重庆、浙江、上海等制造基地,2家研发中心、36家运营中心和2000多家品牌专卖店,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经营机构。目前,雷士产品涉及商业照明、LED照明、办公照明、户外照明、光源电器、电工等领域,2008年,雷士收购了世通投资有限公司,在此事件中,高盛和软银赛富投资雷士,2010年5月,雷士照明在香港主板上市,2011年7月21日,雷士引进法国施耐德电气为策略性股东,雷士股权结构完全改变。一系列的融资为雷士在资本运作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但是,股东利益的分配也直接导致了2012年雷士风波,在行业内引起很大的轰动,从2012年5月25日雷士原领导人吴长江离职开始,雷士风波不断,股价不断下跌,经销商、供应商、员工倒戈支持吴长江回归,德豪润达表态支持吴长江回归,2012年12月27日,德豪润达通过增股成为雷士照明第一股东,吴长江则通过定增成为德豪润达第二大股东,2013年1月11日,雷士正式任命吴长江为CEO,雷士风波终于平息,雷士照明也再次步上正规,重整风波期间出现的市场份额,同时,也进一步加大LED照明的投入,2013年拟LED照明做到10个亿。但是,市场对雷士照明和德豪润达的闪电联姻并不看好,公告当天雷士照明股价下挫9.3%,德豪润达下挫3.99%。股权结构的再次调整对雷士未来会出现什么影响,目前无所得知,我们只能根据市场和时间来做验证。
2、 欧普照明
欧普照明创立于1996年8月,王耀海、马秀慧从夫妻店经营至今,已经成为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照明企业,现有员工6000多人,产品包括家居照明、商业照明、电工等领域。欧普照明以家居照明为主打产品,是家居照明领域的领军企业,目前全国有37个办事处,国内各类渠道终端销售网点超过30000家,遍布全国。欧普照明在主打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海外业务,
2012年欧普迪拜子公司成立,为拓宽国际市场迈出了一大步,但迄今为止,欧普照明在海外市场仍然是中东、南亚、南非等非发达地区,海外拓展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欧普照明在LED技术上目前并没有明显优势,但是,网点的规模使得欧普在渠道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不管是传统照明企业还是LED企业,欧普都是值得学习和尊敬的对手。
3、 三雄照明
三雄照明创立于1991年,一直致力于研发、生产、推广工程照明产品,公司目前在广州、肇庆、重庆等地拥有生产基地,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常驻办事机构,包括专卖店在内有近5000个销售网点。三雄照明和雷士欧普有着很大的区别,是专业的工程照明厂家,企业领军人张宇涛多年来一直坚持着研发和自主营销之路,在整个照明行业,三雄照明的人员流动率非常低,绝大多数员工都是直接从刚毕业的学生中招聘,长期培养,忠诚度较高,对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也给得相对较大,不管从网点上还是销售额上,三雄目前都没有办法和雷士欧普相比,但是,企业发展稳健,未来LED照明市场上,也将是一个主要的竞争对手。
4、 企一照明
上海企一照明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主要经营商业照明、工程照明、家居照明等产品。目前在华东(常州)、华南(古镇)、华北(北京)设立了三个分公司。企一一直坚持做高品质产品,销售渠道也以高端客户为主,从刚开始推广LED开始就以高价位在市场运作,凭借着品质和周到的服务、自身的经销体系及快捷灵活的物流体系,在市场上品牌力彰显,是目前市场上被关注的较多的一家企业。
本站内容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网络和网友投稿!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上一篇:2015年公司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 下一篇:2016年村(社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