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模拟考试政治试卷分析报告

日期:2016-11-13 来源:大学生范文网

  在人们生活中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一项任务,而作为一名高三学生,学习更是要牢牢把握,毕竟高考就在眼前。高三时候经常通过做模拟试卷来测试学习成绩这是必然的,下面为大家推荐高三模拟考试政治试卷分析报告,大家可以通过本文进行学习了解。

  (一)试卷特点分析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业考试注重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考察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历史与社会》的考查突出综合性和人文性,《思想品德》的考查突出思想性和教育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区2009年下半年九年级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秉承了学业考试的指导思想,突出有以下4大特点:

  1.情境创设,体现思想性

  本卷试题较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材料选择、情境创设、问题设计方面体现德育功能,学生通过答题时又经历一次教育。如22题“从防控甲流看社会责任”通过三个问题的层层提问,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填写健康申明卡,“何逛逛”的行为是一种怎样的行为,他的这种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由此给予我们同学有以启示应该要承担好社会责任,不负责任是要承担责任的。在此基础上明白我们同学应该怎么做。再如23题“伟人的辉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中第三个设问“结合钱学森的求学故事,谈作为中学生的你如何成为这类人才”,通过此题的回答学生现学现卖,在此经受了思想教育。

  2.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时代性

  试题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内容鲜活,给学生一种亲切感。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日常生活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解决生活问题、社会问题,在认识、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体验提高自己。如选择题第9题:考查学生对本地区(普陀区)权力机关的了解。有如非选择题25题,以学生关注的本地热点舟山跨海大桥的通车舟山迎来大桥经济这一话题,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方式上网论坛,网友观点呈现材料考查相关知识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突出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关注现实生活,是学业考试的灵魂和永恒的主题,也是近几年来(学业考试)社会思品试题在取材方面的一个总趋势。本份试卷同样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鲜明的时代特征,呈现出“命题方向时代化”的特征。涉及的社会热点有国庆60周年、中美中欧贸易摩擦、新疆“7.5”事件、甲流防控、钱学森病逝、世界气候峰会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解答,鼓励学生有主见地认识、思考各种社会问题,突出了社会、思想品德课的时代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从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3.强调能力立意,体现应用性

  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试题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主要放在考查能力上。加强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相结合,学以致用,考查实践能力。如24题“从图上获取信息,提高分析问题能力”本题从标题中已经鲜明的体现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尤其是本题的第一问“请你对比分析两条路径,得出三条结论”。如第22题的第三问“……你还能做些什么?”、第23题的第三问“谈作为中学生的你如何成为这类杰出人才?”、第25题第二问“请你为大桥时代的舟山经济发展 提两条建议?”这些问题的设计无一不是联系学生的实际,以书本基础知识为源头,解决实际问题,真正的学以致用。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形式,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综合性能力,本份试卷中亦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22题第一问“……请你谈在甲流期间机场等地为什么要求旅客必须填写健康申明卡?”26题第二问“……请选择一种观点,谈他们国家应承担的责任?”这两问的设置真正考查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学以致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将观点理由阐述清楚明白这又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考查。

  4.以人为本,体现人文性

  本试题坚持以人为本。从内容上看,试题生活化、个性化(选择性)、有舟山地方特色。从形式上看,试题图文并茂题型多样,全卷有图表漫画6幅之多,避免了全文字的机械刻板。文字材料呈现形式多样,在非选择题中21题以三个人物对话呈现背景材料;22题以两则新闻出现;23题以两个故事形式出现;25题摘录三位网友论坛内容方式呈现;26题把三种观点一方框形式出现。多样的形式,避免了学生的审题疲劳,同时给试题以美感。设问语言富有亲和力,在非选择题设问中多次出现“请你、你”等语句,如此类似的设问用语从学生出发,使人倍感亲切。

  (二)学生失分总体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不扎实,平时学习机械死板,分析理解能力水平有限不会融会贯通,导致难题一出现,无从下手得分率低下。

  2、分析理解整合表达等综合能力水平低下,这也是海岛学生的通病。如学生大量失分的题目无一不是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我们学生在难题稍难题的应对中显得疲软。

  3、答题过程中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规范又是一大失分原因。审题不仔细表现在:题目中的限定词、提示语常被忽视如:22题第一问“结合当今世界的特点”,25题第三小题中“两只手的作用”,个别学生没有审清楚“作用”一词而导致失分。答题不规范表现在:字迹潦草、要点不明、表述不畅、错别字导致歧义等。

  (三)、典型试题分析

  第22题【从防控甲流看社会责任】本题以两则新闻为背景材料,设置三个问题。

  (1)结合当今世界的特点,请你谈谈在甲流肆虐期间,机场等地为什么要求旅客必须填写健康申明卡?(4分)

  (2)请你从“社会责任”这个角度谈谈新闻一中“何逛逛”的行为是一种怎样的行为?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给予何某警告的行政处罚说明了什么?(4分)

  (3)防控甲流,除了新闻二中小盛的做法,你还能做些什么?(2分)

  试题分析:

  本题充分体现了综合性、人文性、时代性、开放性。以近期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话题甲流防控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整合书本知识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以致用。设问开放不封闭,答案多元不唯一。试题难度适中,具有层次感,第一问最具难度,二问次之,三问是容易题可谓送分题。第一问最难,难在其一要学生学以致用,结合书本知识点分析原因,本身原因分析就是一大难题;其二分数比值4分较大,这就意味着学生应用几句话阐述不能一句带过,这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大考验。命题老师为控制本题难度可谓煞费苦心,在这一难题中给予学生温馨的提示“结合当今世界的特点来谈”这一提示给学生答题指出了方向使学生有迹可循。

  学生答题情况:

  从答题总体情况来看,70%的同学得分在6分以上,体现了本题的难度,最大失分在1、2两小题。第三问绝大多数同学回答很好得了全分2分。

  错误原因分析:①审题能力差,忽视重要提示信息。如第一问中“结合当今世界的特点”,第二问中“社会责任角度”。导致答题偏离正确方向,要点不齐全失分。②基本知识掌握不到位。如第二问两个关于社会责任的小问题。③书面表达能力差。在第一问的回答中充分暴露无遗。总之在本题中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充分暴露。

  (四)商榷之处:

  1.本题三个小问题由难到易逐级降低分布,如此逻辑分布,是否会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被第一问难住产生恐惧感而影响下题的发挥解答。

  2.第二问中“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给予何某警告的行政处罚说明了什么?”此问题涉及的书本知识点是否还有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体现了违法必究。如果学生从此点答题也能给分呢?

  (五)、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针对以上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 应该努力做到:

  1、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你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老师要有很强的目标意识,否则你设计的课,你组织的活动有可能就是无效,课堂表面上繁荣,实质是无效。

  在复习阶段,我们更要树立目标意识。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和开展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学业考试是严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来确定考试的内容和标准的,因此,

  复习时要紧紧围绕省编的考试说明,要吃透学业考试说明。“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命题”的直接表现,就是严格按照“学业考试说明”命题。为此,要认真研读学业考试说明,领会其精神实质,特别是对考试目标要进行认真分析。

  2、夯实基础知识,打好学习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前提,在今后的复习中要狠抓基础知识。教师讲解不能只注意到知识的“点”,还要重视知识间的“线”、“面”之间的联系,不能仅着眼于知识的表层,还要重视挖掘知识的内涵。

  3、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能力训练

  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审题指导,答题技巧与答题规范性训练,要求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段落化。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考,以提高学习实效。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否则一些学生总是会说不会写,考试时表达不够清晰完整,不能得高分。重视对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能力的训练,养成图表的阅读使用习惯,能从图、表、文字材料中获得基本信息,进行基本判断和简单的分析。

  4、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

  联系重大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是社会思品学科生命力所在,也是近年来社会思品学科命题的突出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应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把对教材内容的教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努力开发教学资源,运用鲜活的社会生活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评价社会生活,学会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