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食品竞争对手分析报告

日期:2016-11-19 来源:大学生范文网

在这个二十一世纪中人才济济,所谓人上有人,职场中竞争对手也数不胜数。所以我们应该以知几知彼,才能百战百胜的心态去应对每一件事。在这个信息时代中,很多人都会以数据和以前的营销手法来分析他的竞争对手。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份有机食品竞争对手分析报告,大家可以阅读一下。

一、有机食品竞争对手基本资料

1、正谷(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007年,从美国归来的张向东创办了正谷。此前,他和朋友们用两年的时间对中国有机食品市场进行考察和研究,最终确定了正谷走有机食品的家庭配送上门模式,这种模式在美国已经相当成熟。从2007年开始,这家提供18元/斤西红柿、20元/斤土豆的有机食品公司实现了迅速增长,2007年销售收入80万元,2008年500万元,2009年5000万元,而今年的预计营业收入则是2亿。

2、食养家

饮食养生绿色食品商城

快速宅送天然健康好滋味

食养家专注于原生道地安全食品供应,致力构建无激素、无有害农药残留、无重金属污染等的绿色供应体系,恪守食界一等优质理念,只供应非转基因、一等品质食品。您安坐家中便能以低于各大超市的价格获得一等品质的健康食材。

3、千鲜汇

千鲜汇-国内最可信赖的健康食品网站,以绿色、健康、有机、安全为主旨,在线销售各种新鲜水果、特产零食、进口食品、特色食品、办公室零食等,让您尽享美味安全食品。

2011年秋天,千鲜汇特产连锁店诞生了,这里有很多产品,都是广州本地人想吃却吃不到的,我们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农产品收购员,去全国各地最偏远最没有污染的源产地收购让老百姓放心的绿色食品,很多农产品,或因为市场的原因,或因为土壤变化、地质灾害的原因,都已经在大城市消失了,我们努力地区找寻,去探索,千鲜汇希望被更多的朋友们认识,让更多的人吃上物美价廉的绿色食品。如果你有想吃却买不到的特产,比如新鲜的天麻,野生的鲜蘑菇,我们可以组织集团客户的团购业务,为您专程去外地采购。

4、广州市晨康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0年5月,是一家集蔬菜等食品种植、加工、配送于一体的专业化公司,主要为广州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部队,医院、工厂等饭堂、酒楼宾馆、快餐店、超市、菜市场、家庭、配餐公司等加工配送无公害蔬菜、放心肉禽蛋类、鱼类、优质粮油、水产干货、调味配料、绿色水果等二十大类近1000多种食品。

二、 中国有机食品行业运行环境分析

(一)政治环境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供应的要求,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切实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大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现就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提出了以下意见:

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

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各地要根据当地的资源、行业特点和质量安全状况,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按照发展思路、方向和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加快发展。

发挥资源优势,扩大总量规模。无公害农产品要按照“统一规范、简便快捷”的原则,加快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

(二)经济环境分析

1、稳定增长的大众富裕阶层

根据最新的《2013中国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披露,中国大众富裕阶层在2013年底已经达到约1202万人,他们的人均支配资产约为133万元左右。对比去年,2013年的增长幅度达到17%。

2、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9%,农村居民家庭为43.7%。目前来讲,中国的恩格尔系数,从农村来讲,基本上在42%左右。从城市来讲,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40%以下,充分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变化,正在进入消费升级的新阶段。

三、有机食品消费环境分析

(一)安全食品新概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观念发生了变化,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选择也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近年来,城乡居民对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消费比重增长较快。消费者迫切要求提供无污染和高质量的食物,健康安全、口感好的食物越来越受欢迎。通过显示的恩格尔系数数据说明,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已经稳步提高。特别是城市居民,将会越来越注重消费食品质量的提高。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等全新的消费方式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也大幅度的升级提高,将会更关注绿色食品、无公害天然食品、有机食品的消费。

(二)有机食品消费心理和消费动机

消费者购买有机食品的动机可以归纳为两个类型:一类是追求健康营养、口味(质量)和饮食安全的利己型动机;一类是出于保护环境、动物福利以及支持农业发展等利他型动机。而且与利他型动机相比,利己型动机更有力在推动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所以消费者认为有机食品是比较天然的食品。追求健康是消费者购买有机食品的最主要的原因。另外,一些研究还是证实消费者追求食品营养而购买有机食品。更好的口味也是购买有机食品的非常重要的动机,因为较高的价格,所以消费者认为有机食品比传统食品有更好的质量和口味。

四、国际有机食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欧洲国家有机食品国内市场主要由国内供给,特别是奶制品、蔬菜、水果和肉类。法国、

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和荷兰都是有机食品的净出口国,而德国、英国和丹麦都有较大的贸易逆差,进口需求很大,阿根廷是欧洲有机食品的主要进口国,其进口量占欧洲进口总量的70%以上。

有机食品的流通渠道在不同国家也不同,比利时、德国、希腊、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利用直销和自然食品的专门店销售,而丹麦、芬兰、瑞典、英国、匈牙利等有机食品的60%在超市和量贩店等流通销售。

在德国,有机食品被贴上专门标志进行销售。由于有机食品产量较常规产品低,因而市场价格是常规农产品的2~3倍。当地的有机食品生产已具有相当规模,因而有机食品市场的销售渠道日趋多元化。目前有机食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有四类:

(1)农户直销。

这种营销方式占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的25%,该行为模式中没有中间商,减少了流通环节,效益比较好。农户直销有三种方式:一是农场设立直销店;二是到专业市场承租柜台进行专柜直销;三是宅配或配送,根据订单直销送货上门。有一些地区还实行了网上订购和邮购。

(2)有机食品专卖店销售。

这种方式占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的50%。目前德国鲜销有机食送中心进行调剂,因而完全实现了全国有机食品的货畅其流。

(3)传统店设专柜、专区销售。

这种方式占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的25%。

(4)连销店。

近几年,一些大型连销食品店对投资有机食品营销抱有很大兴趣。有的开发了自己的有机食品商标,设专柜、专区进行有机食品销售。

五、中国有机食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

2005年,中国有机食品市场中,农林产品的比重达到了86.7%,而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生命安全的禽畜肉类产品仅占7.1%,加工品的比例更小。同年,中国有机食品企业接近2 000家,但是规模较小,产品种类超过4 000个,生产面积230万hm2。同时,相对于全国的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有机食品只占其中的0.1%。除此之外,该市场还存在着市场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地域品牌对该市场影响较大的问题。

(2)基础理论、技术研究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中国缺乏鼓动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化的政策。土地从常规生产系统向有机生产转换通常需要2~3年,在这个转换期内一般生产效率不高,土地的边际收益递减。

在技术方面,中国缺乏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防治病虫害的能力比较低,有效的生物农药品种还比较少,更缺乏专门的科研和教学机构,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协调发展。

(3)各认证机构标准不统一,缺乏诚信体系

中国从事有机认证的机构有28家,这些机构存在着不同的认证标准。部分有机食品存在质量问题,同时认证机构中也存在着寻租行为,国内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证标准。

(4)没有建立完善的诚信体系

由于一些中小企业商业道德缺失,加之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带来无序的竞争。给认证企业造成损失,影响极坏。这些不正当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有机行业的健康发展。

2、基于中国有机食品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原因分析

(1)有机食品市场供给方面的原因

①农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异。国内分散性、家庭型的小农经济的农业组织天然特性决定了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分割性,对于农业市场进一步分工的产品——有机农产品的供给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②农村信息市场处于发育之中,劳动者缺乏搜寻和利用信息的意识。在中国,现代农业要素的供给者主要是在农业实验站工作的研究人员,农民并不主动去寻求这些要素。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农业实验站的研究人员向他们去进行宣传。

③农业产业化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中国的农业产业化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无法分析各种组织的比较优势、职能与适用范围,不能构建“产权结构—计量能力—环境特征—经济绩效”的标准模型来分析农业产业组织的创新线索与机理。

(2) 有机食品市场需求方面的原因

有机食品价格明显高于普通产品,价格的需求弹性大,在国内目前的消费水平和居民的消费能力来看,有机食品消费还处于一种培育阶段,只属于少数富裕阶层的消费。

根据需求定理,普通产品的需求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下降。在中国,有机食品对于中国普通消费者的购买力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奢侈品,它的市场规模也因此被限制了。

中国有机食品的市场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没有统一的农产品认证制度和农产品法律、法规体系。中国有机食品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买方和卖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的拥有者就很可能利用信息缺失者的“无知”来牟取不合理的利益。

2005年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颁布实施《有机产品标准》和《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这标志着中国已经完成有机产品生产的标准和认证等的制定,但相关的有机农业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等法律、法规仍不完善。同时相应的组织管理体系特别是产业政策、生产管理和市场监督仍然薄弱。国家相关部委应该积极配合,健全和完善在相关部委内对有机食品生产的管理机构,强化以促进生产和贸易、维护有机产品质量为目的的组织管理,确保有机食品的生产、营销、监管、认可、技术研发的整体市场流通体系环境。

中国快速发展的有机食品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随着有机食品消费市场的成熟和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强,有机食品市场将会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未来,国内有机食品市场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