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好奇之心,所以我们总是会对一些事物好奇,特别是对那些莫名其妙发生的事情,格外的好奇。还有专门的人会对社会上发生的舆情进行分析,一方面是帮助大众了解舆情的发生,另一方面是希望从分析中得到一些其他的收获。下面,小编要介绍的是一篇山海关被撤5A景区事件舆情分析报告,大家不妨看一下!
一、事件概述
8月28日国家发改委价监局工作人员在山海关老龙头景区暗访到,原本物价部门核定的60元票价,却以90元的价格出售。对于这样的差价,游客被告知,90元的通票相比原先60元的票只是多了一个服务项目,这个项目就是景区外一个5D电影院的电影票。
9月1日,国家发改委价监局工作人员将暗访情况反馈给山海关区旅游局,并要求予以改正。同日晚,山海关区委、政府召开紧急会议,调查私自涨价事件。
9月15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山海关工作人员擅自篡改票价一事,引起民众的关注。
10月9日,国家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作出取消山海关景区5A级资质的处罚决定。同日,国家旅游局公布四条原因中,“老龙头景区擅自更改门票价格。”排在四条首位。
10月10日下午,山海关区景区表态诚恳接受这一处理结果,向广大游客、国家旅游局做出深刻检讨,并引以为戒,积极行动,认真整改。此外,山海关区连夜召开整改专项会议,提出整改举措:对老龙头景区和区旅游监察大队负责人进行免职处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区政府主管领导、区旅游系统负责人分别作出了深刻检查;在全区范围内持续开展旅游市场整治和城市管理提升专项行动,举一反三,认真整改,尽快实现旅游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进一步明确部门责任目标,强化督导、严肃问责。
10月17日上午,山海关旅游局官微发出消息,区机关工委和团区委组织党、团员奔赴老龙头景区、孟姜女庙景区开展环境整治,并对照5A景区标准开始对景区的环境卫生进行清扫。
被摘牌后,山海关旅游局局长失声痛哭:“我是山海关的罪人,愧对全国游客。”工作人员称是“不干胶引发的悲剧”。10月19日,澎湃新闻网对此发表专访,山海关被撤5A资质事件再次引起网民关注。
二、媒体关注度关注分析
10月9日晚,央视在晚间新闻中报道国家旅游局取消山海关景区5A资质,随后新浪新闻对此段视频进行了整理转发。当晚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多家媒体对此消息进行了评论转发。
10月10日,新京报发表题为《山海关5A景区存价格欺诈被摘牌》的文章,当日凌晨2点41分,新浪国内新闻以《山海关景区因强迫捐款被取消5A级资质》为题进行了转发。随后头条新闻、新浪财经均在微博对此文进行了转发,事件被持续跟踪。但是从对这两日新闻分析来看,报道的内容更多只是单纯的对“被摘牌”的消息进行传播,事件的主体以及相关单位并没有作出回应。
10月10日晚,新华网针对此事发表文章《5A级景区首次被摘牌 “能上能下”将成常态》。
10月11日,中国之声也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对于被撤牌不仅仅山海关当地官员应该反思整治当地景区的环境和服务质量,同时其他5A级景区也应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旅游局来说,通过暗访只撤出山海关5A资质这样“杀鸡儆猴”的方式远不够,还应当严加考察其他各地的旅游景区,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查处。
10月19日上午7点42分,澎湃新闻网站主页发表原创配图专访《山海关5A景区被摘牌后:区旅游局长痛哭,称自己是罪人》,并被新浪、网易等多家门户网站转发,同时在新浪微博也被多家媒体杂志法人微博、知名媒体人转发评论,山海关被撤5A景区事件的发展在此达到了一个全新的传播节点,相关单位和负责人员也对此事表达了自己看法。
10月22日,中国旅游新闻网针对山海关被撤5A景区资质一事继续发表评论文章《5A景区驰名商标若没了还能走多远》,指出“5A景区”相当于旅游领域的“驰名商标”,也应该主动放弃至少是弱化这种权力管理与评价的思维,应该减少行政标准,强化市场评价,景区好不好,老百姓自己能分辨。
三、微博关注度分析
从微博微指数来看,此次事件的传播主要分为两个节点,一是10月9日当日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以消息的形式报道了山海关被撤5A景区的事实,然而这样的报道在微博传播中并没有引起更多网民的关注,当天的相关微博数量约2503条;二是10月19日澎湃新闻首页出现了对山海关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的访问,紧接着多家新闻媒体对此文进行了转发,让事件再次推向了高潮,并引发了@钱文忠、@袁腾飞@王志安等一些专家学者乃至网民关于旅游景点经营治理的讨论,19日当天相关微博数量有4890条。
10月9日,央视晚间新闻报道了山海关被取消5A景区的消息,当晚此条新闻就被大量转发,不少网友借助此消息对刚过去的“黄金周”的遭遇进行了吐槽。
10月12日,@人民日报官微对此事发表了看法,认为被撤出5A资质,其实是为国内旅游环境的改善开了一个好头。国内景区过去只是争“上牌”,轻管理,5A一旦到手就坐收渔利,反正是一锤子买卖,做好做坏,很多时候只看景区管理者的良知和自觉了。本次取消山海关景区5A级资质,下狠手好好地整治,无疑开了好头,让所有景区都有危机感,在服务上老老实实做文章。
10月19日,澎湃新闻首页发表专访《山海关5A景区被摘牌后:区旅游局长痛哭,称自己是罪人》,自被摘牌后,山海关主要负责人首次进行了官方回应,瞬间被@新浪评论、@人民日报、@人民网观点频道、@头条博客、@爱奇艺等各大官微、以及@王志安、@张鸣等知名学者、网友转发,大家对山海关被撤牌一事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但总的来看,网友对此事大多处于支持的态度。对于旅游局长在拆牌后的表现,媒体人@传媒老王发出了质疑:“哭有用吗?”而京华时报随即也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事后痛哭不如事前痛治”,人大教授@张鸣则认为单纯撤出5A资质却依旧允许景区照常运营的话,未必能对目前旅游现象有显著的改善。
习以为常,是目前国内旅游业的现状,一时无法改变 25%
@古风慕:由此可见,景区宰客并非个别城市,而是全国的普遍现象。要整顿的,岂止是青岛?全国都该整顿。利欲熏心的景区吸血虫不除,迟早把游客榨干。
过于严重了,国内其他旅游景点还有更恶劣的宰客情况 15%
@地球球长大人:要是这也能成为取消的理由,那我看全国的5A景区都该取消了。。
呼吁政府加强管制,完善制度建设,挽回大众信心 20%
@东张西望闭守门窗:杀鸡取卵式的旅游宰客模式,不仅会断送国内的旅游业,而且会对地方甚至整个国内的名声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谁会闲着花钱旅游找罪受啊!这种事情只要遇一次就够受的了,很难再挽回人心……
社会道德低下的结果 10%
@推背图当今:其实这些都是国人道德低下,极度拜金,政府数十年不进行国民礼义廉耻教育的结果。
对国内旅游环境很失望,选择去国外旅游 18%
@tjgps:逼着国人出国旅游不是我不喜欢国内景点。
其他 12%
@美满种业:早该扒一批这样的5A景区了,各种不达标,各种乱收费。各种敲诈勒索。
四、舆情点评
对于各大旅游景区来说,国庆黄金周是发展当地旅游经济,提升本地旅游品牌价值的大好机会。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各地政府不遗余力的发掘本地的旅游资源,甚至不惜斥巨资打造当地旅游品牌。不过,在精心“搭台”的同时,不少地方政府部门却疏于对景区“软环境”的管理。
近年来,每当国庆黄金周“大考”过后,许多地区旅游主管机构对当地景区旅游经济的制度建设的漠视就显现出来,宰客情况屡见不鲜且投诉无门、各项收费标准不经公示随意变动等行为屡屡见诸报端。此次山海关被撤5A景区并不是一次偶然性突发事件,事实上,近些年来山海关景区屡遭游客吐槽,且频繁见诸于网络。面对这样的现象,当地负责人已经旅游局官员却并没有积极应对,着手解决游客们提出的问题,从而为后期更大的舆情危机埋下隐患。结合此次事件的处置,有以下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加强舆情监测,积极应对民意诉求
10月9日,中国旅游局公布了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旅游景点撤出5A资质后,10月10日下午,@山海关旅游局随即发表文章,表态诚恳接受这一处理结果,向广大游客、国家旅游局做出深刻检讨,并引以为戒,积极行动,认真整改。10月15日再次通过官微发表文章,报告山海关景区整改进度。总得来看事件发生后山海关旅游局及时承认了错误,并积极着手解决景区存在的问题。然而从此次事件的两次舆论传播节点来看,山海关区官方错过了舆论传播的两次高峰期。
从第一次10月9日新闻报道出来到第二次10月19日事件再次发酵,山海关区官方始终处于舆论被动境地,并没有积极主动的对事进行回应,也忽视了民意对此事的看法。澎湃新闻报道此事后,加剧了舆论对山海关旅游局对旅游景点的治理的质疑,面对质疑,官方仍未作出有效回应。
善用政务微博 为危机处置助力
在山海关被撤5A景点后,10月10日山海关旅游部门的官方微博并没有积极对此事进行处理,只是发布了一条类似于通告的长微博,公布了相应的整改举措并承诺抓紧整改,恢复5A景区称号。对于广大网民的关注点,没有进行针对回应。官方微博作为政府部门在互联网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的发声平台,在传播官方动态的同时,更应借助官方微博与网民进行互动,答疑解惑。
截止10月19日,山海关区的官方微博发布的消息也仅仅是对山海关旅游工作处理进度的汇报,依旧没有给关注此次事件的游客、网民一个满意的回复。
不断完善旅游品牌形象
从9年前具备5A级景区的条件,到被撤牌。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景点被撤5A级景区资质的事件恰好反映了目前国内 “重申报,轻管理”的旅游现状。从相关报道中得知,山海关这些年一直疏于对当地景点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景点地区的人文服务也滞后不前。除了被撤除5A景区外,还有多地旅游景点被通报批评,虽然没有处罚,但是这给国内旅游发展敲了一个警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撤牌也是一次对过去的“清零”,这对于山海关甚至其他旅游景点来说未必不是件好事,失去荣誉却也因此多了一个目标。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旅游景点需要不断的对既有的现状进行更新调整,以服务游客为基础,用比5A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完善当地旅游品牌形象,景点才会越做越好。
本站内容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网络和网友投稿!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上一篇:广东农业立项申请报告的范文
- 下一篇:小学分管德育安全工作副校长述职报告